|
石門 / 作者:曾鞏 |
細草疏云一徑涼,縱吟閒望興何長。
僧關入竹行隨意,野茹持錢得滿筐。
江腹遠吞千壑翠,峽門高控兩崖蒼。
乘秋更欲西山雨,一洗郊原晚稻香。
|
|
石門解釋: 《石門》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細草疏云一徑涼,
縱吟閒望興何長。
僧關入竹行隨意,
野茹持錢得滿筐。
江腹遠吞千壑翠,
峽門高控兩崖蒼。
乘秋更欲西山雨,
一洗郊原晚稻香。
詩意:
這首詩以石門為景,描繪了一幅清涼宜人的自然風景圖。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在這里欣賞自然風光時的閑適心情和詩意的激發。詩中展現了一幅富有禪意的畫面,詩人在這片竹林中隨意行走,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同時,詩人也描繪了江水蜿蜒的景象,山峽之間高聳的峭壁,以及秋雨洗滌鄉野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深邃的意境。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烘托,展示了自然之美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首句“細草疏云一徑涼”,通過描繪細草和疏云的清涼景象,使讀者感受到清爽的氣息。接著,詩人提到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吟誦詩篇和遠望,表達了他在這樣的景致中獲得靈感和歡愉的心情。
詩中的“僧關入竹行隨意,野茹持錢得滿筐”描繪了一個僧人自由自在地在竹林中行走,采摘野生的食物,并得到豐盈的收獲的場景。這種自由、隨性而自得的生活態度,與自然的融洽相映成趣。
接下來,詩人將視線轉向江水,描繪了江水蜿蜒的景象,江腹中遠遠吞噬著千壑的碧綠,給人以無邊無際的感受。而峽門兩側的高峭崖壁,則給人以壯觀蒼涼之感。
最后兩句“乘秋更欲西山雨,一洗郊原晚稻香”,以秋雨洗滌郊原、沐浴大地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向往和對豐收的期盼。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烘托,展示了自然的美麗與恢宏,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向往,并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寧靜、靜謐的感受,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