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 / 作者:曾鞏 |
來時秋不見桃花,空樹寒泉瀉石涯。
爭得時人見鸞鳳,不教身去憶煙霞。
|
|
桃花源解釋: 《桃花源》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來時秋不見桃花,
空樹寒泉瀉石涯。
爭得時人見鸞鳳,
不教身去憶煙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桃花源的景象,表達了對逝去的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詩中的桃花源原本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但現在已經沒有了桃花,只剩下空蕩蕩的樹林和冷清的泉水。時人們爭相尋找傳說中的鳳凰和鸞鳥,但作者并不希望自己身臨其境,只希望保留對過去繁華景象的美好回憶。
賞析:
《桃花源》是一首富有禪意和哲理的詩詞,通過描繪桃花源的現狀,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詩中的桃花源原本是一個人間仙境,但現在已經沒有了桃花,只剩下荒涼的景象。這種對美好事物逝去的描繪,也可理解為人生中美好時光的流逝和無法挽回的遺憾。
詩中的"時人"指的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們,他們爭相尋找傳說中的鳳凰和鸞鳥,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榮華富貴。然而,作者并不向往這種虛榮和浮華,他寧愿保留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清凈。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深邃的意境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冷漠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它呈現了桃花源的殘破景象,透過這個意象,詩人表達了對于繁華背后空虛與無常的思考。這種對現實的冷峻揭示和對內心追求的呼喚,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一種禪宗的氛圍,引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