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張伯常漢上茅堂 / 作者:曾鞏 |
遠出清漢上,隱然一堤長。
槐柳若云布,連陰入虛堂。
架險注鳴留,分畦殖群芳。
豈惟富桑柘,蓋亦余囷倉。
主人事幽屏,不愿尚書郎。
即此徇高志,風(fēng)騷恣徜徉。
強起迫義重,還歸直明光。
清風(fēng)凜然在,素壁盈文章。
故棲勿回眄,黃鵠本高翔。
|
|
題張伯常漢上茅堂解釋: 《題張伯常漢上茅堂》是宋代文學(xué)家曾鞏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遠出清漢上,隱然一堤長。
槐柳若云布,連陰入虛堂。
架險注鳴留,分畦殖群芳。
豈惟富桑柘,蓋亦余囷倉。
主人事幽屏,不愿尚書郎。
即此徇高志,風(fēng)騷恣徜徉。
強起迫義重,還歸直明光。
清風(fēng)凜然在,素壁盈文章。
故棲勿回眄,黃鵠本高翔。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張伯常在漢上茅堂居住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張伯常高尚志向和清高品格的贊賞。詩中以自然景物和文人雅致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張伯常追求高尚理想和自由自在人生態(tài)度的肯定。
賞析: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議論抒懷相結(jié)合的方式,展現(xiàn)了張伯常茅堂的清幽景致和主人的風(fēng)采。詩的前四句描繪了茅堂所在的位置清幽宜人,槐樹和柳樹像云一樣布滿整個茅堂,連綿不絕的陰影進入虛堂之中。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主人在這里架設(shè)池塘,水流潺潺,留下鳴聲,分畦種植各種美麗的花草。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主人對于自然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經(jīng)營。
隨后的兩句指出主人不僅僅富有豐富的桑樹和柘樹,同時也擁有豐盛的谷物和糧倉。這里既有對主人豐富物質(zhì)財富的贊美,也有對他才華橫溢和聰明才智的暗示。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主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不愿意從政做官,寧愿過著幽居的生活。這里贊賞主人不受世俗名利的束縛,追求內(nèi)心的高尚志向,自由自在地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享受自由人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主人高尚品質(zhì)的贊賞和祝愿,主人在堅持追求高尚志向的同時,也要強起來承擔(dān)為公義而奮斗的重任,最終回歸到光明正大的道路上。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主人品格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志向和自由自在人生態(tài)度的推崇和贊賞,同時也對主人的人格力量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給予了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