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行 / 作者:曾鞏 |
草軟沙勻野路晴,竹枝烏帽稱閑行。
鳥啼綠樹穿花影,風出青山送水聲。
轉覺所憂非己事,似從多難見人情。
閑中我樂人應笑,忙處人爭我不爭。
|
|
閑行解釋: 《閑行》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軟沙勻野路晴,
竹枝烏帽稱閑行。
鳥啼綠樹穿花影,
風出青山送水聲。
轉覺所憂非己事,
似從多難見人情。
閑中我樂人應笑,
忙處人爭我不爭。
中文譯文:
柔軟的草地,均勻的沙礫,晴朗的野路,
手拄竹枝,頭戴烏帽,自稱為閑行者。
鳥兒鳴叫,綠樹倒映在花影之中,
清風從青山吹來,傳送著水的聲音。
轉念之間,我意識到自己的憂愁并非自身之事,
似乎從他人的困難中看到了人情的真實。
在閑暇之中,我快樂,人們應該嘲笑我,
而在忙碌之處,人們爭奪的事物我不爭取。
詩意和賞析:
《閑行》這首詩以描寫閑適自在的心境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閑逸生活的向往和對人世紛擾的超然態度。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一個晴朗的野路,作者手拄竹枝,頭戴烏帽,自稱為閑行者。這里的“閑行”意味著閑適地行走,沒有目的地和壓力,盡情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來的兩句通過描繪鳥鳴、綠樹和清風,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鳥鳴與綠樹的倒影形成了和諧的畫面,清風吹來,傳送著水的聲音,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
接著,詩人轉念之間,意識到自己的憂愁并非個人私事,而是來自他人的困難和痛苦。這里的“多難”指的是社會中的各種困境和不幸。作者從這些困難中感知到了人情的真實,對人世間的疾苦有所感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閑暇之中的快樂和對忙碌世俗的超然態度。他認為人們應該嘲笑他這種閑逸自在的狀態,而不是與他爭奪那些忙碌中的東西。這種態度體現了作者對自由、寧靜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對功利社會的批判。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的描繪為基調,通過對閑逸和忙碌兩種生活狀態的對比,呈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它表達了對閑逸生活的向往和對人情世故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和從容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