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寺 / 作者:曾鞏 |
行春門外是東山,籃舉寧辭數往還。
溪上鹿隨人去無,洞中花照水長閑。
樓臺勢出塵埃外,鐘磬聲來縹緲間。
自笑粗官偷暇日,暫攜妻子一開顏。
|
|
大乘寺解釋: 《大乘寺》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寺廟的景象,以及作者與妻子在其中欣賞春天的美景的情景。
詩中的景色主要集中在寺廟的周圍,即東山地區。春天的陽光灑在山間,湖水波光粼粼,照映著山花,景色宜人。詩中提到籃子,可能是指作者或者作者與妻子攜帶的行囊,表明他們不辭辛勞地多次往來于這個美麗的地方。
詩中描繪了一幅自然與人文相融的畫面。溪水潺潺,鹿群隨人而去,顯示了山水之間的和諧。洞中的花朵映照在水面上,給人以寧靜和閑適的感覺。作者通過這些描寫,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寧靜。
在這個寺廟中,樓臺高聳入云,猶如脫離塵埃的存在。鐘聲和磬聲悠遠而清脆,仿佛從虛幻的空間傳來。這些景象超越了塵世間的喧囂,給人一種超脫塵俗的感覺。這種超然的境界與作者自稱為“粗官”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疲倦和對超越的向往。
最后兩句描述了作者攜妻子來到這里,暫時擺脫了官場的繁忙與壓力,感受到了一絲開心和輕松。這些行動和情感都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和家庭的熱愛,以及對閑適、滿足的向往。
《大乘寺》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寧靜、閑適生活的渴望。這首詩給人以寧靜、愉悅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對更高境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