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戚郎中 / 作者:曾鞏 |
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錙銖較兩州。
身向宦名雖黽勉,性于人事豈雕鎪。
但思簿領忙時俗,便覺溪山靜處優(yōu)。
荔子滿盤寧易得,與誰頻宴嶺邊樓。
|
|
送戚郎中解釋: 《送戚郎中》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心清淡本如秋,
何必錙銖較兩州。
身向宦名雖黽勉,
性于人事豈雕鎪。
但思簿領忙時俗,
便覺溪山靜處優(yōu)。
荔子滿盤寧易得,
與誰頻宴嶺邊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曾鞏追求寧靜、淡泊的心境和態(tài)度。他認為自己內心深處本來就像秋天一樣清淡無華,不需要過分計較功名利祿。雖然他在宦途中勤勉努力,但他的本性不愿過多地參與世俗之事,對于權謀斗爭不感興趣。他更喜歡思考書籍和文化,覺得在繁忙的社會中,只有在寧靜的山水之間才能找到真正的優(yōu)雅和安寧。對于一盤滿滿的荔子來說,并不難獲得,但是他更想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山間樓閣中共同宴飲。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曾鞏追求寧靜和淡泊的心境。詩人通過對比自己內心的清淡和世俗的繁雜,表達了對權力和物質追求的淡漠態(tài)度。他認為真正的優(yōu)雅和安寧只存在于山水之間,而不是功名利祿中。詩中的荔子和嶺邊樓都是象征,荔子代表著世俗的物質享受,嶺邊樓則代表著山水之間的寧靜享受。詩人更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山間樓閣中共同歡宴,以此表達了對于心靈交流和共享美好時光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揭示出曾鞏獨特的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于追求寧靜和真正的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一首具有典型宋代文人特色的詩詞作品,展現了文人士人追求內心深處的寧靜和遠離世俗紛擾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