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泝河 / 作者:曾鞏 |
客舟泝河西北行,日夜似與河流爭。
不知洶洶竟何為,怒意彼此何時平。
但疑天地送秋至,惡雨疾風相觸聲。
我病入寒饒睡思,歸夢正美還遭驚。
東南水鄉(xiāng)我所住,楊花散時春水生。
湖江渺邈不見岸,汩汩自流無可憎。
石泉百丈落山嘴,此縱有聲清可聽。
莫如此水極兇驁,土木暫觸還轟轟。
吁嗟造化何厚薄,惡物受稟無由更。
|
|
泝河解釋: 《泝河》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客舟泝河西北行,
日夜似與河流爭。
不知洶洶竟何為,
怒意彼此何時平。
但疑天地送秋至,
惡雨疾風相觸聲。
我病入寒饒睡思,
歸夢正美還遭驚。
東南水鄉(xiāng)我所住,
楊花散時春水生。
湖江渺邈不見岸,
汩汩自流無可憎。
石泉百丈落山嘴,
此縱有聲清可聽。
莫如此水極兇驁,
土木暫觸還轟轟。
吁嗟造化何厚薄,
惡物受稟無由更。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客舟駛向泝河的西北,
日夜仿佛與河水爭逐。
不知這洶涌究竟為何,
憤怒的情緒何時平息。
唯有懷疑天地賦予秋意,
惡雨和狂風相互碰撞的聲音。
我病入寒冬,寂寞地沉思,
美好的夢歸還被驚醒。
我居住在東南水鄉(xiāng),
楊花散落時春水生發(fā)。
湖江浩渺,看不到岸邊,
潺潺水流沒有可憎之處。
石泉百丈從山峽中跌落,
這聲音即使清脆也可聽。
沒有什么比這水更為兇猛,
暫時觸碰土木還發(fā)出轟鳴。
唏噓啊,造化何等薄弱,
惡劣的事物無法改變。
詩意和賞析:
《泝河》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觀和詩人內(nèi)心的交融畫面。詩中的泝河象征著人生的旅途,客舟與河流的爭斗意味著人與命運的抗爭。詩人對這種紛爭的原因和結(jié)果感到迷惑,同時也反映出他內(nèi)心的不安和困擾。
詩人以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懷疑秋天的來臨,暗示著人生的變遷和不確定性。惡雨和疾風的聲音象征著困擾和挑戰(zhàn),而詩人的病痛和驚醒的夢境則體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困惑。
詩人所居住的東南水鄉(xiāng)給他帶來了一些安慰和喜悅,楊花的飄散和春水的生發(fā)描繪了美好的自然景觀。然而,湖江的遼闊和無邊際的水流也讓詩人感到無所適從,暗示著人生的無常和無法掌控的命運。
最后,詩人以石泉的聲音來表達自然界的兇猛和力量。他認為,即使是土木也會因為這水的沖擊而發(fā)出轟鳴聲。這反映了他對自然界的敬畏和人類的渺小感,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所面臨的艱難和挑戰(zhàn)。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探索。詩中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性的情緒,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來表達對人生的感慨和對造化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的疑問和困惑,展現(xiàn)了宋代文學家曾鞏深邃的思考和對人生哲理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