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山亭 / 作者:曾鞏 |
樹杪蒼崖路屈盤,半崖亭榭午猶寒。
平時舉眼看山處,到此憑欄直下看。
|
|
半山亭解釋: 《半山亭》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一首詩。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半山亭》
樹杪蒼崖路屈盤,
半崖亭榭午猶寒。
平時舉眼看山處,
到此憑欄直下看。
譯文:
在樹木盡頭,蒼崖陡峭,曲折的小路延伸,
半山的亭子和榭臺,在午后依然寒冷。
平時抬頭望山的地方,
到了這里,靠著欄桿,直接往下俯瞰。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一處半山亭為主題,通過境景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悟。詩人站在半山亭中,仰望著曲折崎嶇的小路,感受著樹木盡頭的蒼崖陡峭,亭子和榭臺在午后依然寒冷。然而,詩人并不只是停留在抬頭望山的平常景象,而是來到半山亭,憑借著欄桿直接往下俯瞰,以另一種視角去觀察山景,表達了他對大自然景色的獨特感受和對美的追求。
賞析:
《半山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山景畫面。詩人通過對樹木、蒼崖、小路和亭子的描繪,展示了山中景色的壯美和靜謐。詩中的"樹杪"和"蒼崖"形象描寫了山的高峻和險峻,而"路屈盤"則展示了山路的曲折和蜿蜒。"半崖亭榭午猶寒"一句通過對亭子的描述,表達了山中的涼爽和寧靜,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最后兩句"平時舉眼看山處,到此憑欄直下看"則展現了詩人抵達半山亭后改變視角的意境,由平時仰望山景轉為俯瞰山景,從而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新穎的視覺體驗。
整首詩以景寫情,通過對大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人通過抒發自己對景色的感受,表達了他對現實生活中單調瑣碎的事物的追求,以及對藝術和美的追求。整首詩簡潔明快,用字精練,以簡單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