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少年(隴首山) / 作者:萬俟詠 |
隴云溶泄,隴山峻秀,隴泉嗚咽。
行人暫駐馬,已不勝愁絕。
上隴首、凝眸天四闊。
更一聲、寒雁凄切。
征書待寄遠,有知心明月。
|
|
憶少年(隴首山)解釋: 《憶少年(隴首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萬俟詠。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隴云溶泄,隴山峻秀,隴泉嗚咽。
行人暫駐馬,已不勝愁絕。
上隴首、凝眸天四闊。
更一聲、寒雁凄切。
征書待寄遠,有知心明月。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懷念年輕時的景象和情感。隴云散開,隴山高峻,隴泉低聲哭泣。行人暫時駐足,已經無法承受內心的憂愁。登上隴首,凝視著遼闊的天空。遠處傳來一聲凄切的寒雁鳴叫。征書等待被寄往遠方,只有知心的明月能夠理解。
賞析:
這首詩以隴山的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云、山、泉、雁、書、月等元素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少年時光的懷念和內心的愁思。隴云和隴山的描寫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與行人內心的痛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隴泉的嗚咽聲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無奈。
詩中的"上隴首、凝眸天四闊"表達了詩人登高遠望的情景,凝視著遼闊的天空,展現了詩人追求自由和超越的心境。"寒雁凄切"一句通過描繪寒雁的哀鳴聲,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凄涼。
最后兩句"征書待寄遠,有知心明月"表達了詩人希望將自己的書信送往遠方,唯有明亮的月光能夠理解他內心的苦悶和感受。這種對知心的期待和寄托增加了整首詩的情感厚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對行人內心情感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少年時光的懷念和對遠方知己的期待。同時,詩中運用了富有意境的修辭手法,使詩歌更加深邃動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