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春十三首 / 作者:張耒 |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攬。
雨余塵埃少,信馬不知遠。
黃亂高柳輕,綠鋪新麥短。
南山逼人來,漲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將綻。
年豐婦子樂,日出牛羊散。
攜酒莫辭貧,東風花欲爛。
|
|
感春十三首解釋: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攬。
在春天的鄉郊,青草和樹木清新明亮,美景如同可攬入懷中。
雨余塵埃少,信馬不知遠。
雨后塵埃減少了,駿馬在遠處奔馳,不知道前方的遠方有多遠。
黃亂高柳輕,綠鋪新麥短。
黃柳飄飄,高高地擺動,綠色的麥田鋪展開來,一片短小。
南山逼人來,漲洛清漫漫。
南山威嚴地迫使人們來到這里,洛河水清澈,流淌不盡。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將綻。
人家的寒食節即將到來,桃花和李花即將盛開,散發出溫暖的氣息。
年豐婦子樂,日出牛羊散。
豐收年景使得婦女們歡樂,太陽升起時,牛羊散亂而去。
攜酒莫辭貧,東風花欲爛。
帶上酒,不要顧及貧窮,東風吹來,花朵即將盛開得像火一樣絢爛。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鄉郊的美景和豐收的喜悅。作者通過描寫春天的自然景色,如明亮的草木、飄動的柳樹和鋪展的麥田,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詩中還出現了南山和洛河等地名,給人以地理感和遠方的遙遠感。同時,詩中也傳達了豐收的喜悅和人們的歡樂心情,如寒食節的臨近、花朵的綻放和牛羊的散亂。最后兩句寄托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借東風吹拂花朵欲爛的景象,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歡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美好的一面,同時也融入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給人以舒適和愉悅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