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春十三首 / 作者:張耒 |
長嘯視天壤,手撫白玉琴。
一撫再三嘆,誰哉知我音。
翩翩媚俗子,一仰復一沉。
靈鳳翔九霄,不顧蒿下禽。
擇食無果腹,貪藏有良金。
豈無得與失,兩各行其心。
窮通亦有命,榮辱迭相尋。
躬耕儻未輟,聊為梁父吟。
|
|
感春十三首解釋: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張耒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寫春天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以及對人生命運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長嘯視天壤,手撫白玉琴。
一撫再三嘆,誰哉知我音。
翩翩媚俗子,一仰復一沉。
靈鳳翔九霄,不顧蒿下禽。
擇食無果腹,貪藏有良金。
豈無得與失,兩各行其心。
窮通亦有命,榮辱迭相尋。
躬耕儻未輟,聊為梁父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為背景,詩人以長嘯的方式仰望天空,手撫白玉琴,表達出內(nèi)心的喜悅和激動。詩人對自己的音樂才華深感惋惜,因為只有他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音樂的美妙。他的琴聲婉轉(zhuǎn)動人,時而高揚,時而低沉,如一位嫵媚而又矜持的俗世女子。他的琴聲高飛如靈鳳,沖破云霄,不顧蒿下的普通禽鳥。
詩詞的下半部分轉(zhuǎn)向人生哲理的思考。詩人在描述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和行為方式。有些人選擇追求物質(zhì)享受,卻得不到真正的滿足;有些人貪圖財富的積累,卻忽略了內(nèi)心的得失。詩人認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都是人生的命運所決定,榮辱與窮通相互交替。然而,詩人并不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生活,他依然堅持躬耕不輟,用自己的琴聲來表達心中的感慨,仿佛是古代的梁父。
整首詩以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為主題,通過對春天的描繪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詩人以自己的琴聲來表達內(nèi)心情感,并對人生的選擇和命運進行了思考,展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