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遇二十五首 / 作者:張耒 |
毀竹伐梧桐,意欲困鳳凰。
彼雖無食息,逸氣自高翔。
鳳何求于人,人自欲鳴岡。
麾之亦安有,庚子鸮在堂。
昂昂青云士,忍饑而擇糧。
使果腹是求,何憂無五漿。
|
|
感遇二十五首解釋: 《感遇二十五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毀竹伐梧桐,意欲困鳳凰。
彼雖無食息,逸氣自高翔。
鳳何求于人,人自欲鳴岡。
麾之亦安有,庚子鸮在堂。
昂昂青云士,忍饑而擇糧。
使果腹是求,何憂無五漿。
中文譯文:
砍伐竹子,砍伐梧桐,意圖困住鳳凰。
雖然它沒有食物,但它的自由氣息高高飛揚。
鳳凰為何要依賴于人類,人類自己渴望在山崗上鳴叫。
即使有人招呼它,庚子年的貓頭鷹仍在庭院里。
高高在上的士人,忍受饑餓而選擇食物。
只要能填飽肚子,何必擔心沒有五谷的漿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鳳凰和人類之間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詩中的鳳凰象征著高尚的精神和自由的靈魂,它不依賴于他人,自由自在地飛翔。相比之下,人類渴望成為鳳凰,但卻常常受到各種束縛和限制。
詩中的竹子和梧桐被砍伐,象征著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和對自由的限制。然而,即使鳳凰被困住,它的自由氣息仍然高高飛揚,表現出它內心深處的自由精神。
詩中的庚子鸮(貓頭鷹)在堂中,可能暗示著人類社會中的權力和束縛。而昂昂青云士則代表著追求自由和獨立的士人。
最后兩句表達了士人們忍受饑餓,只為了填飽肚子,強調了生活的艱辛和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詩人通過這種對比,呼喚人們應該追求更高尚的精神追求,而不僅僅是物質享受。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鳳凰和人類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呼喚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追求,超越物質欲望的束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