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遇二十五首 / 作者:張耒 |
繅絲未緣魚,有絲生網心。
弦木以為弧,鳥獸不安林。
大鈞本無事,物類亦愔愔。
誰令一機駭,萬變起相尋。
焚木豈人火,棄沙非外金。
如何巧詐子,尚欲峻而深。
|
|
感遇二十五首解釋: 《感遇二十五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繅絲未緣魚,有絲生網心。
我還沒有織絲線,卻已有了捕魚的心思。
弦木以為弧,鳥獸不安林。
彎曲的木弦可以做弓,鳥獸卻不安于森林。
大鈞本無事,物類亦愔愔。
大鐘原本沒有聲音,萬物也都沉默無聲。
誰令一機駭,萬變起相尋。
是誰讓一臺機器發出聲響,引發了萬物的變化。
焚木豈人火,棄沙非外金。
燃燒的木頭并非人的火焰,拋棄的沙子也不是外來的金子。
如何巧詐子,尚欲峻而深。
如何巧妙地欺騙子弟,仍然希望能夠高峻而深遠。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界和人類行為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詩中以繅絲、弦木、大鐘等象征物象,抒發了作者對人類欲望和行為的思考。作者認為人類的欲望和行為常常是虛假和欺騙的,而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卻常常被忽視。作者希望人們能夠在追求欲望的同時,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意境的營造。通過對自然界和人類行為的對比,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迷茫,同時也表達了對真理和高尚品德的追求。詩詞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對物象的描繪,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表達力。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