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暮書事十二首 / 作者:張耒 |
云土暮天迥,雁飛寒夜長。
姮娥守狐月,青女恨連霜。
不寐看銀燭,長吟送羽觴。
山爐與石鼎,伴我老他鄉(xiāng)。
|
|
歲暮書事十二首解釋: 《歲暮書事十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土暮天迥,
雁飛寒夜長。
姮娥守狐月,
青女恨連霜。
不寐看銀燭,
長吟送羽觴。
山爐與石鼎,
伴我老他鄉(xiāng)。
譯文:
云彩遮蔽了遠(yuǎn)方的天空,
雁群飛過漫長的寒夜。
姮娥守護(hù)著狐貍月亮,
青女嫉妒連綿的霜。
我無法入眠,只能看著銀燭,
長時間吟唱,送別羽觴。
山爐和石鼎,陪伴著我在這他鄉(xiāng)變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歲末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云彩遮蔽了天空,寒夜漫長,寒冷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姮娥是傳說中的仙女,守護(hù)著狐貍月亮,而青女則因為嫉妒而心生恨意,連綿的霜也象征著冷漠和疏離。
作者無法入眠,只能獨自看著銀燭,長時間吟唱,以此來表達(dá)內(nèi)心的孤寂和無奈。他用山爐和石鼎來象征著他在他鄉(xiāng)的孤獨,這些陪伴著他度過歲末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表達(dá)了作者對歲末時光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云彩和寒夜與姮娥、青女以及銀燭、羽觴等元素相對照,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表達(dá)。
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運用寓意象征,將自己的情感與歲末的寒冷和孤獨相融合,表達(dá)了對時光流轉(zhuǎn)和生活變遷的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感覺,同時也透露出對故鄉(xiāng)和過去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