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園 / 作者:張耒 |
浮云蔽亭午,白日成蕭森。
余涼入坐隅,蕭灑散煩襟。
孟夏愛吾屋,秀木成佳陰。
眾果頗已成,永日鳴山禽。
杖履時亦到,逍遙忘滯淫。
舉頭天雨霽,落日低遙岑。
|
|
東園解釋: 《東園》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園林景色,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在這個園林中的寧靜和愉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浮云蔽亭午,白日成蕭森。
余涼入坐隅,蕭灑散煩襟。
孟夏愛吾屋,秀木成佳陰。
眾果頗已成,永日鳴山禽。
杖履時亦到,逍遙忘滯淫。
舉頭天雨霽,落日低遙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東園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亭子被浮云遮蔽,白日變得陰沉,表達了午后的寧靜和涼爽。作者坐在園中的一隅,感受到微風的清涼,心情也變得輕松愉悅。孟夏時節,作者更加喜愛自己的屋子,因為周圍的樹木已經長成了茂密的陰影,為他提供了遮蔭之處。園中的果樹已經結滿了果實,山中的鳥兒不停地歌唱。作者手持拐杖,穿行其中,忘卻了塵世的紛擾,心情自由自在。抬頭仰望,天空的雨過天晴,夕陽低垂在遠處的山岑上。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在這個園林中的寧靜和愉悅。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如浮云與白日的對比、余涼與煩襟的對比,以及孟夏與滯淫的對比,使詩意更加豐富。同時,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的結合,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這個園林中的寧靜與自由,也引發了讀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