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雜書六首 / 作者:張耒 |
歲暮周南遠,驚心鬢欲絲。
風霜為客老,淮海寄書遲。
峽冷重云夜,天昏斷雁悲。
山爐通夕火,賴爾獨吾私。
|
|
冬日雜書六首解釋: 《冬日雜書六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冬日雜書六首
歲暮周南遠,驚心鬢欲絲。
風霜為客老,淮海寄書遲。
峽冷重云夜,天昏斷雁悲。
山爐通夕火,賴爾獨吾私。
譯文:
歲末時節,周南的景色遙遠,讓人心生驚嘆,鬢發如絲。
風霜歲月使人變老,淮海之間寄來的書信遲遲未到。
峽谷寒冷,夜晚云重,天色昏暗,雁兒的哀鳴在空中回蕩。
山中的爐火通宵燃燒,我只能依賴它來溫暖自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冬日的寂寥和孤獨。歲末時節,周南的景色遙遠,給人一種心靈上的震撼,讓人感嘆時光的流逝。作者感嘆歲月的風霜使人變老,同時也表達了對遠方親友的思念和等待。峽谷的寒冷和夜晚的昏暗增加了詩中的冷寂感,而斷斷續續的雁鳴更加凸顯了孤獨和無助的情緒。最后,作者提到山中的爐火,它成為作者唯一的伴侶和溫暖,也暗示了作者在孤獨中尋找自我安慰和慰藉的心態。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冬日的凄涼和孤獨,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親友的思念。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周南的遠景與作者內心的感嘆相對照,增強了詩的感染力。同時,通過描寫峽谷的寒冷和夜晚的昏暗,以及雁鳴的聲音,詩中的冷寂感更加深刻。最后,作者以山中的爐火作為詩的結尾,表達了對溫暖和安慰的渴望,也暗示了在孤獨中尋找自我慰藉的心態。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現了冬日的寂寥和人的孤獨,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