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偶成二首 / 作者:張耒 |
結茅亭下小池新,積雨通溝滟晚春。
風掠塵埃出明鏡,影吞林木臥青云。
泥中蘋藻生無數,江上鵁鶄坐得聞。
太液漸臺深斗極,乘閑杖履得相親。
|
|
不出偶成二首解釋: 《不出偶成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結茅亭下小池新,
積雨通溝滟晚春。
風掠塵埃出明鏡,
影吞林木臥青云。
泥中蘋藻生無數,
江上鵁鶄坐得聞。
太液漸臺深斗極,
乘閑杖履得相親。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景象。詩人描述了一個小池塘,它在茅亭下面,春雨之后,池塘水流通暢,映照出明亮的鏡子。風吹過,掠過塵埃,使鏡子中的影子吞噬了周圍的樹木,仿佛它們躺在青云之上。池塘中的泥土中生長著無數的蘋藻,江上的鵁鶄(一種水鳥)在這里停留,它們的叫聲清晰可聞。整個景象逐漸深入人心,使人感到寧靜和親近自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自然景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美好的向往。詩中的茅亭、小池、明鏡、青云等形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這個美麗的場景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生機。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美好的向往,給人以心靈的撫慰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