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池 / 作者:張耒 |
東池秋水清,歷歷見沙石。
枯荷半倒折,風起鳴摵摵。
悠悠岸邊菊,灼灼好顏色。
芬芳人不知,寂寞聊自得。
寒蛩白日啼,晚葉霜余赤。
無人野竹繁,積雨平橋側。
嗈嗈云間鴻,歲晚霰雪迫。
乘閑輒獨游,官閑幸無責。
|
|
東池解釋: 《東池》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東池秋水清澈見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沙石的景象。枯萎的荷花半倒折,微風吹起時發出沙沙聲響。岸邊的菊花盛開,色彩鮮艷奪目,但卻無人知曉它們的芬芳,只有寂寞的作者自己欣賞。寒蛩在白天啼叫,晚上的葉子上霜露余紅。無人的野竹茂盛生長,雨水積在平橋旁邊。云間飛過一群鴻雁,表示年底臨近,雪花也開始飄落。作者乘閑暇之余獨自游覽,因為官職空閑,所以幸運地沒有責任束縛。
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作者的心情,展現了秋天的寂靜和孤獨。東池的景色清幽,但卻被人們所忽視,只有作者在這里找到了片刻的寧靜和自得。詩中的孤獨和寂寞情緒與自然景物的描寫相互呼應,給人一種深沉而靜謐的感覺。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內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