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晁應之憫農 / 作者:張耒 |
南風吹麥麥穗好,饑兒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時,爾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壯兒市兵弩,百金裝劍黃金縷。
夜為盜賊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數。
為盜操戈足衣食,力田竟歲猶無獲。
饑寒刑戮死則同,攘奪猶能緩朝夕。
老農悲嗟淚沾臆,幾見良田有荊棘。
壯夫為盜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銳,由來殺人傷正氣。
人間萬事莽悠悠,我歌此詩聞者愁。
|
|
和晁應之憫農解釋: 《和晁應之憫農》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風吹麥麥穗好,饑兒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時,爾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壯兒市兵弩,百金裝劍黃金縷。
夜為盜賊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數。
為盜操戈足衣食,力田竟歲猶無獲。
饑寒刑戮死則同,攘奪猶能緩朝夕。
老農悲嗟淚沾臆,幾見良田有荊棘。
壯夫為盜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銳,由來殺人傷正氣。
人間萬事莽悠悠,我歌此詩聞者愁。
中文譯文:
南風吹拂麥浪金黃,饑餓的孩子們在路上扶助老人。
天地間的雨露有它的時機,你們怨恨秋天的豐收總是來得晚。
南山上壯士們市場上賣弓箭,百金裝劍,黃金縷。
夜晚他們成為盜賊,白天受刑,卻甘心不悔,無法計數。
為了偷盜而持戈劍,卻連衣食都難以維持,勞作田地一年仍無所獲。
饑寒和刑罰使人同歸于盡,但掠奪者仍能緩解朝夕之間的困苦。
老農悲嘆淚濕衣襟,很少見到良田上長滿荊棘。
壯士們成為盜賊,而羸弱的老農卻艱難地耕種,市井之人得到了珍寶和田地。
官吏和士兵持戈劍,恐怕已經失去了銳氣,歷來殺人傷害正義之心。
人間萬事都是混沌而漫長的,我唱起這首詩,讓聽者感到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的憤慨。詩中描繪了南風吹拂麥浪金黃的景象,但饑餓的孩子們卻在路上扶助老人,暗示了農民的辛勞和貧困。作者通過對比,表達了對天地規律的不滿,認為豐收的季節總是來得太晚。
詩中還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和道德淪喪。壯士們賣弓箭和劍,成為盜賊,白天受刑,卻甘心不悔,這暗示了社會的道德敗壞和法律的無力。而老農則艱難地耕種,卻很少能享受到自己辛勤勞作的成果,這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平。
詩人通過描繪這些社會現象,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憤慨和對農民的同情。他呼吁人們關注社會問題,關注農民的困境,同時也對社會的道德淪喪表示憂慮。整首詩以悲憤的口吻寫就,給人以深思和憂愁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