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牛兒 / 作者:張耒 |
牧牛兒,遠陂牧。
遠陂牧牛芳草綠,兒怒掉鞭牛不觸。
澗邊古柳南風清,麥深蔽日野田平。
烏犍礪角逐春行,老牸臥噍饑不鳴。
犢兒跳梁沒草去,隔林應母時一聲。
老翁念兒自攜餉,出門先上岡頭望。
日斜風雨濕蓑衣,拍手唱歌尋伴歸。
遠村放牧風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惡。
珠璣燕趙兒不知,兒生但知牛背樂。
|
|
牧牛兒解釋: 《牧牛兒》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牧牛兒的生活場景,展現了田園牧歌的美好景象。
詩中描述了牧牛兒在遠離村莊的陂塘地區放牧牛群的情景。牧牛兒帶著牛群在青翠的草地上放牧,牛群吃著綠草,牧牛兒手持鞭子,但他并不需要用鞭子驅趕牛群,因為牛群聽從他的指揮,不會觸犯他的怒火。
詩中還描繪了澗邊有古老的柳樹,南風吹過時清爽宜人。田野里的麥子長得茂密,遮蔽了太陽,野田平坦廣闊。烏犍礪(一種牛的品種)在春天里爭斗嬉戲,而老牛則躺在一旁,饑餓而不發出聲音。
詩中還描述了小牛跳躍嬉戲,沒有草可吃時,它們會通過林子里的聲音回應母牛的召喚。老牧人念著兒子,自己帶著食物,出門時先爬上山頭遠望。太陽斜照,風雨打濕了牧人的蓑衣,他拍手唱歌,尋找伴侶一起回家。
詩中還描繪了遠離村莊的牧場,風日漸暗,近村的牧場泥濘不堪。珠璣(指貴族子弟)和燕趙(指北方地區)的孩子們并不了解這樣的生活,而牧牛兒只知道在牛背上快樂地生活著。
這首詩通過描繪牧牛兒的生活,展現了田園牧歌的寧靜和美好。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和樸素生活的贊美,以及對牧牛兒快樂生活的羨慕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