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潘仲達二首 / 作者:張耒 |
東風沛甘雨,百物一時好。
江南桃李盡,紅紫到百草。
道傍負擔子,寒食歸祭禱。
今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掃。
|
|
與潘仲達二首解釋: 《與潘仲達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東風沛甘雨,百物一時好。
江南桃李盡,紅紫到百草。
道傍負擔子,寒食歸祭禱。
今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天的自然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東風和甘雨的到來,表達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百物生長的美好。東風和甘雨是春天的象征,它們給大地帶來了滋潤和活力,使得百物都在同一時刻茂盛起來。
接著,詩人提到了江南的桃李花開盡,紅紫色的花朵盛開,百草也一片繁茂。這里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和生命力。
然后,詩人轉向人們的生活。他提到了道旁的人們背負著擔子,寒食節時回家祭祀祖先。這里描繪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傳統習俗,展示了人與自然的互動。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境。他說自己現在在淮河上的丘陵地區,已經三年沒有親自掃除過了。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思和思考。或許他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對自然和自己內心的關注,這也是他寫這首詩的動機之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們生活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狀態。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