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晴對月 / 作者:張耒 |
平生愛明月,豈以解煩燠。
及茲霜夜對,任使體生粟。
冰天凝紺冷,氛祲避不觸。
煌煌七金徽,但掛寒斗曲。
蕭蕭瞀棲葉,悄悄鼾眠屋。
三更清到骨,亂以杯中綠。
|
|
初晴對月解釋: 《初晴對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生愛明月,豈以解煩燠。
及茲霜夜對,任使體生粟。
冰天凝紺冷,氛祲避不觸。
煌煌七金徽,但掛寒斗曲。
蕭蕭瞀棲葉,悄悄鼾眠屋。
三更清到骨,亂以杯中綠。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明月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平生都喜愛明亮的月光,不僅僅是為了解除炎熱的煩躁。在這個霜夜里,詩人與明月相對,讓自己的身體感受到寒冷,仿佛生出了一顆粒粒的谷粒。冰天凝結成深藍色,寒氣彌漫,但是這種氣氛卻不會觸動詩人的心靈。明亮的七星金徽高懸,只掛著寒冷的斗曲。樹葉沙沙作響,安靜的房屋里傳來鼾聲。深夜時分,清冷透入骨髓,杯中的綠色酒液也變得混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明月的喜愛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自己與明月、自然融為一體。詩中的明月象征著純潔和美好,而詩人對明月的熱愛則表達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世俗煩惱的超越。詩人在寒冷的夜晚與明月相對,感受到了冰天凝結的寒冷,但他卻能夠超脫于寒冷的氣氛之外,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安詳。詩人通過描寫樹葉的聲音和鼾聲,進一步強調了夜晚的寧靜和寂靜。最后,詩人用“杯中綠”來形容夜晚的混亂,這種對比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有趣。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明月和自然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對內心寧靜和超脫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