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堂夜坐偶成示秬秸和 / 作者:張耒 |
東堂歲云暮,永夜有余清。
月暗雁程急,霜嚴雞夢驚。
微月旁舍火,斷續戍樓更。
老眼渾無睡,偏聞曉雨聲。
野水菰蒲秀,荒陂薺麥長。
卑田留積雨,荒寺掩斜陽。
遠樹連云夢,群山近武昌。
言歸日已夕,村徑度牛羊。
|
|
東堂夜坐偶成示秬秸和解釋: 《東堂夜坐偶成示秬秸和》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堂歲云暮,永夜有余清。
月暗雁程急,霜嚴雞夢驚。
微月旁舍火,斷續戍樓更。
老眼渾無睡,偏聞曉雨聲。
野水菰蒲秀,荒陂薺麥長。
卑田留積雨,荒寺掩斜陽。
遠樹連云夢,群山近武昌。
言歸日已夕,村徑度牛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東堂夜晚坐著的情景。歲月已經進入暮年,夜晚的寧靜超過了白天。月亮暗淡,候鳥匆匆飛過,寒霜嚴重,雞鳴驚醒了夢中的人。微弱的月光照亮了旁邊的房屋,戍樓上的守衛聲音斷斷續續。老人的眼睛無法入睡,卻聽到了晨雨的聲音。野水中的菰蒲茂盛,荒地上的薺麥長勢喜人。低洼的田地積水未干,荒寺里的陽光斜照。遠處的樹木連成一片云彩,群山近在咫尺,武昌城的輪廓清晰可見。言歸正午已過,村莊小徑上有牛羊悠閑地走過。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詩中運用了寥寥數語,卻能表達出歲月的流轉、自然的變化和人生的無常。通過描繪夜晚的細節,如月亮的暗淡、候鳥的飛行、雞鳴的驚醒,以及微弱的光線和聲音,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寂靜的夜晚場景。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如野水中的菰蒲、荒地上的薺麥,以及遠處的樹木和群山,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壯麗。最后兩句詩以日已西斜、村莊小徑上的牛羊為結尾,給人以寧靜和安詳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歸宿和生活的常態。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