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三首 / 作者:張耒 |
汴水日夜淺,天寒霜野寬。
拂衣愁葉亂,沖面北風寒。
不作歸山計,空悲走馬鞍。
濟時吾力薄,俯仰一悲嘆。
|
|
冬至三首解釋: 《冬至三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冬至時的景象和作者內心的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汴水日夜淺,天寒霜野寬。
拂衣愁葉亂,沖面北風寒。
不作歸山計,空悲走馬鞍。
濟時吾力薄,俯仰一悲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冬至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作者內心情感,展現了冬至時的凄涼和孤寂。
首先,詩中提到的汴水日夜淺,天寒霜野寬,描繪了冬至時的寒冷景象。汴水是指汴京(今河南開封),日夜淺意味著水位低,而天寒霜野寬則表明大地上覆蓋著厚厚的霜凍,形容了嚴寒的冬天。
接著,詩中寫到拂衣愁葉亂,沖面北風寒。這里通過描寫風吹亂衣和北風刺骨的寒冷,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孤寂。拂衣愁葉亂可以理解為風吹亂了衣袖,葉子也在風中飄散,象征著無助和迷茫。沖面北風寒則強調了北風的寒冷,給人一種刺骨的感覺。
然后,詩中寫到不作歸山計,空悲走馬鞍。這里表達了作者對歸山的向往和無奈。不作歸山計意味著作者沒有計劃回歸故鄉的打算,空悲走馬鞍則表明作者的心情郁悶,感到無法擺脫現實的束縛。
最后,詩中寫到濟時吾力薄,俯仰一悲嘆。這里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無奈和自身力量的無力感。濟時吾力薄意味著作者對于改變時局的能力感到無力,俯仰一悲嘆則表明作者對現狀的悲嘆和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冬至時的自然景觀和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展現了冬天的凄涼和孤寂,以及作者對現實的無奈和悲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