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先寺 / 作者:張耒 |
荒涼城南奉先寺,后宮美人棺葬此。
角樓相望高起墳,草間柏下多石人。
秩卑焚骨不作冢,青石浮屠當丘壟。
家家墳上作享亭,朱門相向無人聲。
樹頭土梟作人語,月黑風悲鬼搖樹。
宮中養女作子孫,年年犢車來作主。
廢后陵園官道側,家破無人掃陵域。
官家歲給半千錢,街頭買餅作寒食。
|
|
奉先寺解釋: 《奉先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奉先寺的景象,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情節和意象。
詩中描述了奉先寺位于荒涼的城南,是后宮美人的葬地。角樓相對,高起的墳墓在草地上,柏樹下有很多石像。詩人提到,這些美人的骨灰被焚燒,沒有建立冢墓,而是在青石浮屠上安放。每個家庭的墳墓上都有享亭,但朱門相對卻沒有人聲。樹上的土梟仿佛在說人的語言,月黑時風悲傷地搖動樹枝。宮中養育的女子成為后代的母親,每年都有牛車來接她們回家作為主人。廢棄的后陵園在官道旁邊,家破人亡,沒有人打理陵墓。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奉先寺的景象,表達了一種荒涼和凄涼的氛圍。詩人通過描述荒廢的墓地、無人問津的享亭和廢棄的陵墓,展現了美人們的悲慘命運和被遺忘的境遇。詩中還暗示了社會的不公和權力的腐敗,官家給予的微薄賞賜與人們的貧困形成鮮明對比。整首詩以冷峻的語言和意象,傳達了對逝去的美人和被遺忘的歷史的哀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