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之初風雨凄冷如窮秋兀坐不夜堂二首 / 作者:張耒 |
風雨四月初,正作窮秋寒。
朱明方更修,陰沴時相干。
陰陽天自便,寒暑無必然。
玄冥與祝融,政事誰得專。
江鄉累歲饑,一飽望今年。
不知誰不仁,探喉奪其餐。
柯山窮老人,方暑愁衣單。
似聞林筍立,矗矗戈戟攢。
但知飲美酒,折取共朝盤。
|
|
四月之初風雨凄冷如窮秋兀坐不夜堂二首解釋: 《四月之初風雨凄冷如窮秋兀坐不夜堂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月初的風雨凄冷,宛如窮秋的嚴寒。紅日漸漸西沉,陰云時而相互交織。陰陽天空自然變幻,寒暑無法預測。玄冥和祝融,誰能專心處理政務?江鄉多年饑荒,期盼今年能夠一飽口福。卻不知道是誰心狠手辣,搶奪了他們的食物。柯山上一個貧窮的老人,正為炎熱的夏天而憂愁衣物單薄。仿佛聽到了林中竹筍直立,高聳的戈戟密集排列。他只知道享受美酒,折取共同的盛宴。
這首詩詞以四月初的風雨寒冷描繪了一個富有對比的景象,將四月的天氣與窮秋的嚴寒相比。通過描寫自然景觀,詩人表達了對政治混亂和社會不公的憂慮。詩中提到的玄冥和祝融是古代神話中的兩位神靈,暗示了政治權力的紛爭和不穩定。詩人還通過描寫江鄉的饑荒和老人的貧困,表達了對社會困境的關注。最后,詩人以飲酒和共享盛宴的形象,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困境的抗爭。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社會現實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時代的思考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時,詩人運用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