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崿嶺 / 作者:張耒 |
陰風吹我衣,左右入石壁。
石色寒更青,蕭蕭響枯櫪。
深行方慘淡,路盡兩崖辟。
群山岔然來,千里平若席。
茲惟東周壤,氣象雄萬國。
山河拱別都,自古帝皇宅。
轘轅天設險,坐制萬夫力。
周公卜遷鼎,彼肯事無益。
天寒僮仆愁,歲晚霜霰逼。
緬思垂堂戒,攬轡三嘆息。
|
|
下崿嶺解釋: 《下崿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行走在下崿嶺的景象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陰風吹我衣,左右入石壁。
石色寒更青,蕭蕭響枯櫪。
深行方慘淡,路盡兩崖辟。
群山岔然來,千里平若席。
茲惟東周壤,氣象雄萬國。
山河拱別都,自古帝皇宅。
轘轅天設險,坐制萬夫力。
周公卜遷鼎,彼肯事無益。
天寒僮仆愁,歲晚霜霰逼。
緬思垂堂戒,攬轡三嘆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行走在下崿嶺的情景,展現了山嶺的險峻和壯麗之美。陰風吹拂著作者的衣袍,左右是高聳的石壁。石壁的顏色寒冷而青翠,發出蕭蕭的聲響,仿佛是枯櫪的聲音。作者深入行走,感受到路途的荒涼和寂寥,直到路的盡頭,兩崖分開,群山突然出現,千里的平原猶如一張展開的席子。
詩中提到的東周壤指的是中國古代的東周國土,表達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景象和氣象的贊美,認為它雄偉壯麗,代表著萬國的氣象。山河環繞著都城,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的居所。作者提到了轘轅天,指的是古代的交通工具,表達了帝王的權力和威嚴,坐在轘轅天上可以掌控萬夫的力量。然而,作者也提到了周公卜遷鼎的故事,暗示了權力的轉移并不一定帶來實際的益處。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在寒冷的天氣中行走的困苦和仆人的憂愁,歲末的霜霰逼近。作者回憶起垂堂的教誨,攬住馬韁繩,發出三聲嘆息,表達了對過去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憂慮。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歷史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山嶺景色的贊美和對權力的思考,同時也流露出對時光流轉和未來的憂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