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作 / 作者:張耒 |
鸕鶿夜寒不得眠,永夜相語高樹顛。
鴉鳴最早尤喧闐,啼呼相應動百千。
老雞睡起足攣拳,側頭端如聞九天。
引吭一唱鳴宮懸,時哉不后亦不先。
朦朧初日見山川,吾廬晨起有炊煙。
|
|
早作解釋: 《早作》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清晨的場景,表達了作者早起的心境和對自然的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鸕鶿夜寒不得眠,
黑夜里寒冷的鸕鶿無法入眠,
永夜相語高樹顛。
整夜里彼此交談在高高的樹梢上。
鴉鳴最早尤喧闐,
烏鴉的叫聲最早也最喧鬧,
啼呼相應動百千。
它們的叫聲相互呼應,動聽無比。
老雞睡起足攣拳,
老母雞睡醒了,伸展著腳,握緊拳頭,
側頭端如聞九天。
側過頭來,昂首仰望,仿佛聽到了九天的聲音。
引吭一唱鳴宮懸,
它們齊聲唱起來,聲音回蕩在宮殿之間,
時哉不后亦不先。
它們的歌聲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既不落后也不領先。
朦朧初日見山川,
朦朧的初日照亮了山川,
吾廬晨起有炊煙。
我家的小屋早晨起來,冒著炊煙。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清晨的自然景象,展現了作者早起的情景和對自然的感悟。作者以鸕鶿、烏鴉和老母雞等動物為形象,表達了清晨的寧靜和活力。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對鳥鳴、雞叫和日出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清晨的獨特感受,給人以寧靜、愉悅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