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師阻雨二首 / 作者:張耒 |
深泥漫漫污后土,長安閉門三日雨。
頑云不動風伯愁,飛電更相雷師怒。
陽烏力弱不自持,天漏已寬無石補。
麥蛾禾耳不足憂,當念為魚救無禹。
|
|
京師阻雨二首解釋: 《京師阻雨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深泥漫漫污后土,
長安閉門三日雨。
頑云不動風伯愁,
飛電更相雷師怒。
陽烏力弱不自持,
天漏已寬無石補。
麥蛾禾耳不足憂,
當念為魚救無禹。
中文譯文:
大雨過后,京師的土地被深深的泥漿覆蓋,
長安城門緊閉,連續下了三天的雨。
頑固的云彩不肯散去,風神伯爵也感到憂愁,
閃電更是頻繁,雷神也顯得憤怒。
太陽烏鴉的力量微弱,無法支撐自己,
天漏已經寬大,沒有石頭可以堵住。
麥子的蛾蟲和稻谷的穗耳并不足以引起憂慮,
我們應該想到,就像禹治水一樣,為了拯救無助的魚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京師(即長安)遭受連續大雨的景象。詩人通過描寫深泥漫漫的污濁土地,以及長安城門緊閉三日的雨,表達了大雨給京師帶來的困擾和封閉的局面。
詩中提到的頑固的云彩、風神伯爵的憂愁,以及頻繁的閃電和憤怒的雷神,進一步強調了大雨的威力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
接下來,詩人以太陽烏鴉力量微弱、天漏已寬無法堵住等形象,暗示了人力的無力和無法改變自然的力量。
最后兩句詩提到的麥子的蛾蟲和稻谷的穗耳,并引用了禹治水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災害的思考。他呼吁人們要關心和拯救那些無助的生命,就像禹治水一樣,為了拯救魚兒而努力。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大雨帶來的困擾和自然力量的無情,表達了詩人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對于拯救弱者的呼吁。同時,通過運用禹治水的典故,詩人也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