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 / 作者:蘇軾 |
風壓輕云貼水飛。
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
|
浣溪沙解釋:
《浣溪沙》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壓輕云貼水飛。
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幽美的景象。風壓著輕云,云貼著水面飛舞。天氣突然放晴,池塘和宮殿上的燕子爭著捕捉泥土,準備筑巢。然而,詩人沈郎病重,穿不上衣服。他在沙灘上聽不到鴻雁的消息,只能在竹林中偶爾聽到鷓鴣的啼聲。只有落花才能理解他內心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景寫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揭示人物內心感受,表達出詩人的孤寂與無奈之情。風壓輕云貼水飛,形象地描繪了風勢的強勁和云朵的輕盈,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乍晴池館燕爭泥,展現了春天的氣息,燕子們忙碌的身影增添了生機。然而,詩人沈郎多病不勝衣,揭示了作者身體不適,穿衣困難的困境,強調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力。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通過對鴻雁和鷓鴣聲音的描述,突出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助,他無法聽到來自外界的消息,只能依靠自己的內心感受來感知世界。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以落花作比,表達了詩人內心情感的獨特性和獨處的孤寂感。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詩人的內心狀況,通過對風、云、燕子、鳥聲等元素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思緒,同時也展示了蘇軾細膩的藝術表達能力。這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真實表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情感的波動和對自然的敏感,具有濃厚的意境和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