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伏后三日 / 作者:張耒 |
老火熾而焰,端能流弱金。
清秋有微警,西風生薄陰。
日中無停暉,俯仰忽已沉。
齊紈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盛衰寧獨行,巾具密相尋。
蓬茅有佳處,亦足慰人心。
|
|
入伏后三日解釋: 《入伏后三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入伏后的三天景象。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老火熾而焰,端能流弱金。
古老的火焰燃燒得很旺盛,火焰的顏色像流動的黃金。
清秋有微警,西風生薄陰。
秋天已經來臨,微風中帶有一絲涼意,西風吹來,天空變得陰沉。
日中無停暉,俯仰忽已沉。
白天沒有一絲陽光,仰望天空,忽然發現太陽已經西沉。
齊紈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天空中的云彩不再美麗,景色流逝得很快。
盛衰寧獨行,巾具密相尋。
興盛和衰敗都是孤獨的旅程,巾帽密密相連。
蓬茅有佳處,亦足慰人心。
蓬草和茅草也有它們美好的地方,足以安慰人的心靈。
這首詩通過描繪入伏后的景象,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事物的盛衰。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生的無常。詩中的景物變化和孤獨的旅程,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無常,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