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吳熙老風云圖 / 作者:張耒 |
雨腳橫空萬牛弩,烈風吹山山欲仆。
草披木拔何足道,大江翻瀾失洲渚。
路旁失轡者誰子,道阻且長泥沒屨。
鞭驢挽車亦何急,目眩心搖行不顧。
我生飄蓬慣羈旅,顧爾艱難逢亦屢。
衲被蒙頭不下堂,且與身謀安穩處。
|
|
題吳熙老風云圖解釋: 《題吳熙老風云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腳橫空萬牛弩,
烈風吹山山欲仆。
草披木拔何足道,
大江翻瀾失洲渚。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一幅風云變幻的圖景。雨勢如弩箭橫空而來,烈風吹得山勢搖搖欲墜。草木被風吹得披散,樹木被連根拔起,形勢危急。大江波濤翻滾,洲渚失去了蹤影。
路旁失轡者誰子,
道阻且長泥沒屨。
鞭驢挽車亦何急,
目眩心搖行不顧。
詩中提到了一位失去馬韁的行人,他在道路上遇到了阻礙,泥濘的路面使他的鞋履陷入泥中。他鞭打著驢子,急于前行,但他的目光迷離,內心搖擺不定,無法顧及周圍的情況。
我生飄蓬慣羈旅,
顧爾艱難逢亦屢。
衲被蒙頭不下堂,
且與身謀安穩處。
詩人自稱是一個飄泊的旅人,習慣了漂泊和束縛。他說即使面對困難,也會不斷地尋找機會。他穿著粗布衣袍,蒙著頭巾,不愿下堂,只想與自己的身體謀求一片安穩的地方。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風云變幻、人生困境和追求安穩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意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感官沖擊,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