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寶積智軫道人惠書偈 / 作者:張耒 |
南山老禪翁,白凈如水月。
我初獲親近,解此癡腦結。
十年歸故里,父老半存滅。
逢師百如舊,才若旦夜別。
故知靜能久,豈有火中鐵。
致身煩熱外,與世作冰雪。
窮秋長安巷,客子送書札。
龍蛙不同趣,掬海救其渴。
平生笑謀食,中路愿頗奪。
猶如伏轅鹿,野性終跳{左足右勃去力}。
觸涂惟欲睡,過眼時一噦。
摩尼本無瑕,塵垢終冀豁。
|
|
喜寶積智軫道人惠書偈解釋: 《喜寶積智軫道人惠書偈》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山老禪翁,白凈如水月。
我初獲親近,解此癡腦結。
十年歸故里,父老半存滅。
逢師百如舊,才若旦夜別。
故知靜能久,豈有火中鐵。
致身煩熱外,與世作冰雪。
窮秋長安巷,客子送書札。
龍蛙不同趣,掬海救其渴。
平生笑謀食,中路愿頗奪。
猶如伏轅鹿,野性終跳去力。
觸涂惟欲睡,過眼時一噦。
摩尼本無瑕,塵垢終冀豁。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南山的老禪翁,他的容貌潔白如水月。詩人初次接近這位禪翁,解開了自己困擾心頭的迷惑。經過十年的離鄉漂泊,回到故鄉,發現父老們已有一半離世。然而,當詩人再次遇見禪師時,感覺就像是剛剛分別的早晨和夜晚一樣。從中可以看出,禪修的靜心能夠長久,就像火中的鐵不會燃燒一樣。
詩人將自己的心境比作冰雪,與世界的煩惱隔絕。在寒冷的秋天,他在長安的巷子里,作為客人送去書信。他用海水來比喻自己的心意,希望能夠滿足別人的渴望。他笑談人生的飲食,但在中途,他渴望奪取更多。他像一只野性的鹿一樣,最終跳躍著離去。
詩人觸摸著泥濘,只想入眠,但轉瞬即逝。他認為摩尼(一種寶石)本身沒有瑕疵,但希望塵垢最終能夠洗凈。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禪修者的心境,表達了對禪修的理解和追求。它展示了詩人對靜心和超越塵世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追求解脫的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