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十二首 / 作者:張耒 |
蛩怨青莎老,螢飛秋水深。
庭除延夜色,砧杵發愁心。
雄劍鳴初匣,寒衣補硬針。
老來詞賦懶,從使二毛侵。
|
|
夏日十二首解釋: 《夏日十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蛩怨青莎老,螢飛秋水深。
蛩蟲在青莎上哀鳴,螢火在深秋的水中飛舞。
這兩句描繪了夏日的景象,蛩蟲在青莎上發出哀怨的聲音,螢火在秋水中閃爍飛舞。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展現了夏日的靜謐和寂寞。
庭除延夜色,砧杵發愁心。
院子里除去了夜晚的顏色,砧板和杵子敲擊出憂愁的心情。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夏日的夜晚感到的憂愁和孤寂。庭院被清掃得干凈,沒有了夜晚的顏色,砧板和杵子的聲音傳遞出詩人內心的愁緒。
雄劍鳴初匣,寒衣補硬針。
雄壯的劍在匣子里發出聲響,寒冷的衣服用硬針修補。
這兩句描繪了詩人在夏日的時光里,對于武士精神和勇氣的向往。雄劍鳴響,象征著武士的勇猛和堅毅;寒衣補針,則表達了詩人對于堅韌不拔的精神追求。
老來詞賦懶,從使二毛侵。
年老之后,寫詞作賦變得懶散,甚至連二毛(指微薄的報酬)都侵占不到。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年老之后對于文學創作的懶散和失去激情。詩人感嘆自己的詞賦不再有往日的激情和靈感,甚至連微薄的報酬也無法得到。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夏日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對于靜謐、寂寞、憂愁、勇氣和失去激情的思考。同時,通過對于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交融,展現了詩人對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