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七兄及崧上人自墳莊還寺 / 作者:張耒 |
和風快人意,岸幘晚襟涼。
日落野痕碧,月生淮際光。
論詩得靈運,靜語屬支郎。
不是耽閑散,從來懶性長。
|
|
同七兄及崧上人自墳莊還寺解釋: 《同七兄及崧上人自墳莊還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和風快人意,岸幘晚襟涼。
日落野痕碧,月生淮際光。
論詩得靈運,靜語屬支郎。
不是耽閑散,從來懶性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恬靜宜人的景象,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和友誼的感悟。和風吹拂著,給人以愉悅的感覺,岸上的幘子已成晚霞的顏色,襟衣涼爽。太陽落下后,野地上留下一道碧綠的痕跡,月亮升起在淮河邊,灑下光芒。詩人認為詩歌的創(chuàng)作是得到了靈感的運作,安靜地對話屬于支郎(指友人),并表示自己并不是懶散的,一直以來都是有一種懶散的性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而寧靜的景象,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受和對友情的珍視。和風快人意,岸幘晚襟涼,通過對風的描寫,給人以舒適愉悅的感覺;同時,描繪了夕陽下的岸幘已呈晚霞之色,襟衣涼爽的景象,給人以清涼的感受。日落野痕碧,月生淮際光,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詩人認為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得到了靈感的運作,靜靜地與友人交談,這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信。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并非懶散,而是有一種懶散的性情,也可以理解為對閑適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的傾訴。
總體來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自然景象,融入了對友情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對詩歌創(chuàng)作和閑適生活態(tài)度的思考。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細膩的感受和獨特的表達方式,給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