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暇日步西園感物輒為詩得七篇·橘 / 作者:張耒 |
奇林蘊貞粹,健葉圓青鮮。
中有碧瑤實,正味百果先。
貢包登堯俎,頌德列騷篇。
李衡空庸材,徒烈木奴千。
|
|
暇日步西園感物輒為詩得七篇·橘解釋: 《暇日步西園感物輒為詩得七篇·橘》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奇林蘊貞粹,健葉圓青鮮。
中有碧瑤實,正味百果先。
貢包登堯俎,頌德列騷篇。
李衡空庸材,徒烈木奴千。
詩意:
這首詩以橘子為主題,通過對橘子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奇妙和美好的感受,以及對橘子品質的贊美。橘子在作者的眼中是一種珍貴而純正的水果,它的葉子健壯、呈現出濃綠色,果實宛如碧玉一般美麗,口感鮮美優越,堪稱百果之首。作者將橘子比喻為貢品,認為它值得登上堯帝的祭壇,頌揚其德行的詩篇。與之相對照的是李衡,他是個無能之輩,只會像木奴一樣無用。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橘子的形象和品質。通過對橘子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奇妙事物的欣賞和感慨。橘子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代表著吉祥和豐收,因此作者將其比作貢品登上堯帝的祭壇,體現了對橘子珍貴和高貴品質的贊揚。與此同時,通過對李衡的對比,進一步凸顯了橘子的品質,強調了李衡的無能和無用。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橘子的美好與重要性。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對橘子的描寫,傳遞了作者對自然界奇妙事物的贊美和對美好品質的追求。同時,通過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無能庸碌之輩的批評。整首詩情感明朗,意境清新,給人以愉悅和鼓舞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