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后贈徐仲車 / 作者:張耒 |
平明呼童汲井華,童歸告我門有雪。
披衣疾走出戶看,正見風毛萬夫獵。
冷欺病骨不敢前,縮頭蟄戶如寒鱉。
樓臺得勢互照映,松竹無風自騷屑。
念昔兒童逢雪喜,摶捧嘴吞如沃渴。
如今欲啖老不禁,何異愛履而遭刖。
高門有酒不愛詩,我愛吟詩尊屢闕。
東鄰徐子與我同,愛詩過我衣百結。
藏頭敗被口吟呵,文似鏘金身似鐵。
人生豈合長賤貧,二百青銅直須輟。
|
|
雪后贈徐仲車解釋: 譯文:
雪后贈徐仲車
平明時分,我呼喚童子來汲水,童子回來告訴我門外有雪。我急忙穿上衣服走出門去看,正好看見風吹動著雪花,像萬人獵取飛毛的場景。
寒冷使得我不敢向前走,疾病使我的骨頭無法前行,我像一只寒冷的鱉一樣,縮頭躲在自己的家中。樓臺高聳,互相映照,松竹在無風的情況下自然搖曳著雪屑。
我想起了小時候遇到雪時的喜悅,那時候我會抓起雪吃,仿佛在解渴一樣。而如今,老了之后卻不敢輕易嘗試,這和愛好走路而被判處截肢有何不同。
高門豪富之人并不喜歡詩詞,而我卻熱愛吟詠詩詞,但常常被時機所阻。東鄰的徐子和我一樣喜歡詩詞,但他比我更加出色,他的詩詞勝過我成百上千倍。
我藏頭不敢示弱,雖然被詩詞所困,但我的文采如同鏘金,身軀似鐵。人生豈能長久地貶低貧窮,青銅之物也需要暫時休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的是作者向徐仲車贈詩,描繪了雪后的景象,表達了對詩詞的熱愛和對貧窮境況的思考。
詩中首先通過描寫平明時分呼喚童子汲水的場景,引出了外面下雪的消息。接著通過描述雪花飛舞的景象,展示了雪后的美麗景色。然而,作者因為疾病和年老而無法親自體驗,只能在家中憑窗觀看。
詩中通過對比自己和東鄰徐子的情況,表達了對詩詞創作的熱愛和對貧窮狀況的思考。高門富貴之人不愛詩詞,而作者卻熱愛吟詠詩詞,但常常受到時機和境況的限制,感到無奈。與徐子相比,作者感到自己在詩詞創作上的差距,但仍然積極努力,堅持不懈。
最后,詩人通過"人生豈合長賤貧,二百青銅直須輟"的句子表達了對貧窮狀況的思考。他認為人生不應該長期困于貧窮之中,就像青銅器物也需要休息一樣,貧窮狀態應該是暫時的,人應該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整首詩詞以雪景為背景,通過對比自己和他人的情況,展現了作者對詩詞的熱愛和對貧窮狀況的思考,表達了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