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柘城道中 / 作者:張耒 |
欲雪日易晚,不寒風更清。
崩橋斷官路,積水入空城。
屏翳野初燒,降丘民始耕。
冬暉疾如馬,汲汲暝猶征。
|
|
柘城道中解釋: 《柘城道中》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柘城道中
欲雪日易晚,不寒風更清。
崩橋斷官路,積水入空城。
屏翳野初燒,降丘民始耕。
冬暉疾如馬,汲汲暝猶征。
譯文:
在柘城的道路上
欲雪的日子漸晚,寒風卻更清冷。
崩塌的橋斷絕了官員的路,積水涌入空城。
屏翳之野初次燃燒,降丘的人民開始耕種。
冬日的光輝迅疾如馬,匆匆行軍仍在繼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寒冷冬日柘城道路上的景象,通過寥寥幾句字句,傳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生命運的深沉思考。
首先,詩中表達了冬天的氣候特征。作者描述了欲雪的日子似乎越來越晚,寒風卻更加清冷。這種氣候的變化使人感受到冬天的嚴寒和漫長,也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
其次,詩中出現了崩塌的橋和積水涌入空城的景象。這些景物象征著社會和政治的動蕩。崩塌的橋斷絕了官員的通道,積水涌入空城,彰顯了衰敗和失落的意象。這種景象可能是對宋代社會動蕩和政治腐敗的隱喻,也可能是對個人命運坎坷和困頓的寫照。
接著,詩中提到了屏翳之野初次燃燒和降丘的人民開始耕種。這表明了冬天的過去,春天的到來和希望的出現。屏翳之野初次燃燒可以理解為農田的燃燒準備,預示著新的生機和希望。而降丘民始耕則暗示著人們開始勞作,重新開展生產。這些景象象征著希望和重生,也傳遞出積極向上的信息。
最后,詩中提到冬日的光輝迅疾如馬,暮色將至仍在征程中。這表達了對時間的緊迫感和對生活的奔波不息的感慨。冬日的光輝如同馬匹一般迅疾,而暮色已經降臨,然而人們仍在匆忙地前行,不停地奔波努力。這種描繪既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也抒發了對人生奮斗的思考和追求。
綜合來說,張耒的《柘城道中》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冬日柘城道路上的景象,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了時代變遷和人生命運的沉思。詩中凝練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的流轉、生活的起伏和人生的奮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