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中曉思 / 作者:張耒 |
樹色未啼鳥,槳聲初度航。
客燈青映壁,城角冷吹霜。
飄泊年來甚,羇游情易傷。
年豐清潁尾,吾計亦差良。
|
|
舟中曉思解釋: 《舟中曉思》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樹木還未呈現黎明的色彩,鳥兒尚未啼鳴,
劃槳聲初次響起,船只開始起航。
客船上的燈光倒映在青色的壁上,城角處吹來寒冷的霜風。
多年來的漂泊讓我心情疲憊,離鄉背井易使人傷感。
豐收的年景在清潁河尾,然而我的計劃卻出現了偏差。
詩意:
《舟中曉思》描繪了一個漂泊客船上的詩人的心情。詩人在清晨的船上,看到樹木還未展現黎明的色彩,鳥兒還未開始啼鳴。他聽到劃槳聲,船只開始起航。在船艙內,他看到客船上的燈光倒映在青色的壁上,感受到城角處吹來的冷風。多年的離鄉背井讓他感到疲憊,漂泊的生活易使人傷感。盡管在豐收的年景中,他卻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出現了偏差,或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到困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漂泊者的思緒和情感。詩人通過描繪清晨的船艙景象,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無奈。樹木未啼鳥、槳聲初度航的描繪,給人以寧靜和寂寥的感覺。客船上燈光倒映在青色壁上,城角處吹來的冷風,增添了一絲凄涼和寒冷的氛圍。詩人通過自己的感受,表達了漂泊生活所帶來的疲憊和傷感,也反映了他對未來的迷茫和計劃偏差的無奈。整首詩通過短暫的描寫,展示了漂泊者內心的復雜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表達了漂泊者的心思和情感,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流離失所的現象。它呈現了人們在遠離家園、流離異鄉的環境中,內心的孤獨和困惑。這種情感在當代社會中依然具有共鳴力,引發人們對于歸屬感和安定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