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對雨 / 作者:張耒 |
閉戶理殘編,疏慵得自便。
朝涼清病思,秋雨對高眠。
屋冷深藏燕,槐疏混抱蟬。
所欣堂下菊,芳意已鮮鮮。
|
|
初秋對雨解釋: 詩詞《初秋對雨》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閉戶理殘編,
疏慵得自便。
朝涼清病思,
秋雨對高眠。
屋冷深藏燕,
槐疏混抱蟬。
所欣堂下菊,
芳意已鮮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初秋時的景象。詩人閉起門戶整理著殘破的編竹,悠閑自得。清晨的涼意喚起了他病態的思緒,秋雨正好洗滌他高枕而眠的心情。屋內冷寂的環境深藏著燕子,而槐樹稀疏的枝葉混雜著蟬鳴聲。詩人欣賞著堂下盛開的菊花,芳香的氣息已經非常濃郁。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初秋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選擇了一系列意象來傳達他的思緒和感受。
首先,詩人閉戶理殘編,表明他靜靜地在自己的小屋中整理著殘破的編竹,這種場景呈現出一種寧靜和自得。接著,描述了清晨的涼意,這種涼意與詩人的病態思緒交織在一起,凸顯了他內心的孤獨和憂傷。
詩中的秋雨是一個重要的意象,它給人以涼爽和潔凈的感覺,同時也為詩人提供了寧靜與寬慰。秋雨與高枕而眠相對應,傳達出詩人在這個初秋的時刻享受著寧靜和安逸的心情。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屋內的景象。冷寂的屋子藏著燕子,這一描寫增加了詩歌的寓意。燕子是一種喜歡棲息在人類居所附近的鳥類,它們的存在給人以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也暗示著詩人與自然的聯系。
而槐樹的枝葉稀疏,混雜著蟬鳴聲,形成了另一種寂寞和蕭條的意境。蟬的鳴叫聲是夏季的代表,而初秋時節,蟬聲漸漸減弱,這一描寫傳達了季節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
最后,詩人欣賞著堂下盛開的菊花,描繪了花朵的艷麗和芳香,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喜悅。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象征著堅韌和高潔,也代表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整首詩以描繪初秋的景象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展示了詩人對寂寞、季節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與領悟。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流露出一種寧靜、淡泊的意境,讓讀者感受到秋天的寧靜和詩人內心的寬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