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至都下 / 作者:張耒 |
竟陵南望稻新熟,夢澤悠悠傷遠目。
春風嶺上望齊安,太昊城邊攬秋菊。
那知歲暮東州客,大山蒼寒曉霜白。
云收霧卷日月明,卻上天衢瞻玉色。
敝裘疲馬古道長,九旬刺史歸空囊。
歸去故人應笑我,滿衫清淚說潯陽。
|
|
將至都下解釋: 《將至都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離鄉背井、遠離家鄉的心情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竟陵南望稻新熟,
夢澤悠悠傷遠目。
春風嶺上望齊安,
太昊城邊攬秋菊。
那知歲暮東州客,
大山蒼寒曉霜白。
云收霧卷日月明,
卻上天衢瞻玉色。
敝裘疲馬古道長,
九旬刺史歸空囊。
歸去故人應笑我,
滿衫清淚說潯陽。
詩意:
這首詩以離鄉背井之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舊友的留戀之情。詩中描繪了作者遠離家鄉、置身于陌生的環境中的心境和遭遇。他站在竟陵(現今江蘇揚州市境內)南望,看到稻谷已經成熟,卻沒有人來收割,使他的目光遠離、心情悠遠。他望著齊安山,感受春風吹拂,卻無法感受到家鄉的安寧。他在太昊城邊攬起秋菊,感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他凄然發覺,歲暮時節成為東州的過客,大山蒼寒,晨霜皚白,云收霧卷,日月明亮,他卻只能遠遠地瞻仰著天衢上的玉色。他穿著破舊的衣袍,騎著疲憊的馬匹,走在古老的道路上,久任官職的九旬刺史歸來,卻只帶著空空的囊袋。他想到歸去后,故人們可能會嘲笑他,他滿衣清淚地告訴他們他的思念之情和對潯陽的留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離鄉別井的無奈和思鄉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以及對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深深眷念。他以自然景物和個人遭遇作為表達,通過對離別和歸鄉的對比,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舊友的留戀之意。整首詩以樸實的筆觸,將詩人的情感與生活經歷相融合,給人一種深深的共鳴和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