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敬亭祠 / 作者:張耒 |
古廟依山麓,開門石磴深。
疏林歸鳴鳥,野殿宿寒陰。
落日魚鹽市,豐年簫鼓音。
我來無所禱,壁宇嘆塵侵。
|
|
謁敬亭祠解釋: 《謁敬亭祠》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廟依山麓,
開門石磴深。
疏林歸鳴鳥,
野殿宿寒陰。
落日魚鹽市,
豐年簫鼓音。
我來無所禱,
壁宇嘆塵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古老廟宇的景象,廟宇坐落在山腳下,門前的石階蜿蜒而下。疏林中回蕩著鳥兒的鳴叫聲,廟宇內的殿宇靜謐而寒冷。夕陽下,魚鹽市場繁忙熱鬧,豐收年景下簫鼓聲悠揚。詩人來到這里,并沒有特定的禱告目的,只是嘆息壁宇的塵埃侵蝕。
賞析:
《謁敬亭祠》通過描繪廟宇的景色和環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思考。古廟依山而建,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石階的深度增加了廟宇的神秘感。疏林中鳥兒的鳴叫聲為廟宇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而廟宇內部的殿宇則顯得冷清而沉寂。夕陽下的魚鹽市場和簫鼓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了世俗繁華和廟宇寧靜的對立。詩人在這個場景中感嘆自己來此并沒有特定的禱告目的,只是默默思索壁宇的滄桑和塵埃的侵蝕。
整首詩描繪了廟宇景色的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浮華與廟宇寧靜的對比思考,以及對時間的流逝和塵世的腐蝕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造景物的對比,詩人抒發了自己對世界的思索和對人生的反思。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和世界的獨特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