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詩二首 / 作者:張耒 |
邾城山下梅花樹,臘月江風好在無。
爭似姑山尋綽約,四時長見雪肌膚。
|
|
雜詩二首解釋: 《雜詩二首》是宋代詩人張耒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雜詩二首
邾城山下梅花樹,
臘月江風好在無。
爭似姑山尋綽約,
四時長見雪肌膚。
譯文:
在邾城山下有一棵梅花樹,
臘月的江風無比宜人。
它與姑山的美景相比,
四季都能欣賞到它雪白的花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所見到的兩個不同的景象,通過對比來表達對美景的欣賞和感慨。首先,詩人描述了邾城山下的一棵梅花樹,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盛開,給人一種清雅的感覺。接著,詩人提到了臘月的江風,這里的江風指的是江邊的風景,雖然是寒冷的季節,但江風卻是宜人的,給人溫暖的感覺。
然后,詩人用"爭似"來引出另一個景點——姑山,與邾城相比,姑山的風景更為綽約。姑山是古代著名的風景名勝,以其秀麗的山水和悠久的歷史而聞名。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對姑山美景的向往和羨慕之情。
最后兩句"四時長見雪肌膚",表達了梅花的美麗和持久。梅花被視為四季花中的佼佼者,即使在其他花朵凋謝的時候,梅花依然能夠盛開,它的花瓣潔白如雪,給人以純潔和堅韌的印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和向往之情。詩中邾城山下的梅花樹和臘月江風給人一種清雅宜人的感覺,而姑山的綽約風景則讓人心生向往。通過對比,詩人以梅花的美麗和持久來展現自然界的韌性和美好。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不同景點的美景,通過對比來凸顯梅花的獨特之處。詩人通過這種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嘆和對梅花堅韌品質的敬佩,同時也展示了自然界的豐富多樣和獨特魅力。這首詩既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又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是一首充滿意境和感悟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