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靈壽寺 / 作者:張耒 |
客居有似鴻遵渚,鴻渚相看豈有情。
何事春來頻見夢,老僧談笑起相迎。
|
|
夢靈壽寺解釋: 《夢靈壽寺》是宋代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客居有似鴻遵渚,
鴻渚相看豈有情。
何事春來頻見夢,
老僧談笑起相迎。
詩意:
這首詩以客居之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在寺廟中的感受和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夢境的意象,探討了人生的虛幻和無常,以及藝術與現實之間的對立與融合。
賞析:
首句“客居有似鴻遵渚”,描繪了作者客居他鄉,如同孤鴻停留在渚邊,寂寞而無依。鴻渚是一座孤島,象征著離散和孤獨。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在陌生環境中的孤獨之感。
第二句“鴻渚相看豈有情”,提出了一個反問,表達了作者對于在陌生環境中與他人相互關注和理解的懷疑。作者認為,即使在相對接近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也難以建立真正的情感聯系和理解。
第三句“何事春來頻見夢”,通過“春”與“夢”的對應,表達了生活的變幻無常和人們常常陷入夢境中的虛幻感。春天是一個象征新生和希望的季節,而夢境則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幻想。作者在此處表達了對于現實和夢幻之間界限模糊的思考。
最后一句“老僧談笑起相迎”,通過老僧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智慧和寧靜的向往。老僧輕松地與人交談,象征著對于人生的洞察和超脫。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自己內心的對話,他通過與內心的對話來面對外界的陌生和困惑。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夢境和人物形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在客居他鄉時的孤獨感和對于人生的思考。詩中虛實相間,意境深遠,通過對于現實和夢幻的對比,表達了對于人生真實與幻象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