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圓明老 / 作者:張耒 |
一粥一齋年已老,千經萬論不留心。
菩提本自非言說,默默知師得更深。
|
|
贈圓明老解釋: 《贈圓明老》是宋代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圓明園中一位年邁的老師的贊賞和敬意,同時也探討了修行的本質和默默的修行之道。
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碗稀粥一頓齋,
歲月已將我拋棄。
千卷經書和萬篇論述,
我已對此不再關心。
菩提本無需言說,
只有默默修行才能更深領悟。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敬意和贊賞:詩人通過贈送詩詞來表達對圓明園中一位老師的敬意和贊賞。老師年事已高,但他的修行和智慧仍然深遠超越了常人,這使得詩人對他的敬仰倍增。
2.對修行的思考:詩人在詩中提到了千卷經書和萬篇論述,暗示了豐富的學問和知識。然而,詩人認識到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紙面上的文字,而是在于內心的默默修行。他認為菩提本身就是無需言說的,只有通過默默的思考和實踐,才能更深刻地領悟到修行的真諦。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解讀:
1.平實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詩詞使用了平實而質樸的語言,以描述老師的修行和自己對修行的思考。詩人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通過簡潔明了的表達,傳達出深刻的哲理和對內心修行的重視。
2.對修行的真實理解:詩人通過描述老師的修行和自己的思考,表達了對修行本質的真實理解。他認為修行不在于紙面上的學問,而是在于內心的默默修行和領悟。這種對修行的理解和表達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具有獨特的意義,強調了精神追求和內心境界的重要性。
3.尊師重道的情感:詩詞中表達了對老師的敬意和贊賞,展現了尊師重道的傳統價值觀。詩人通過贈送詩詞來表達他的敬仰之情,同時也傳達了對老師默默修行和智慧的敬佩之情。這種情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的美德和師道尊嚴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真實的語言,表達了對修行和老師的思考和贊賞。它強調了修行的本質在于內心的默默修行和領悟,同時展示了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也具有普世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