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應之檐雀 / 作者:張耒 |
群兒探雀雛,雀母悲且鳴。
萬物雖異性,愛子均一情。
母心于子誰不憐,爾胡棄子當道邊。
諒非人情不如鳥,使之至此必有原。
|
|
和應之檐雀解釋: 《和應之檐雀》是一首宋代的詩詞,由張耒創作。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群兒探雀雛,
雀母悲且鳴。
萬物雖異性,
愛子均一情。
母心于子誰不憐,
爾胡棄子當道邊。
諒非人情不如鳥,
使之至此必有原。
詩意:
這首詩以雀兒和雀母為主題,表達了母愛的偉大和普遍性。詩中描繪了一群雀兒在探索雀雛時,雀母因為擔心和悲傷而鳴叫。詩人通過這個場景,表達了不同種類的萬物雖然性格各異,但對于愛子的情感卻是相同的。無論是人類還是鳥類,母親的心中都憐愛自己的子女。然而,詩人也反思了一種不人道的行為,即將子雀拋棄在道路旁邊。他認為這種行為違背了人性,甚至不如鳥類對待自己的子嗣那般仁愛。詩人認為,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一定是有其根源的。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樸素的語言展現了母愛的偉大和普遍性。通過雀兒和雀母的形象,詩人將母親對子女的關愛與保護本能生動地描繪出來。雖然詩中提到了雀母被拋棄子雀的情節,但這只是為了凸顯人性和鳥類之間的對比,進一步突出母愛的寶貴和珍貴。詩人通過這個場景,呼吁人們應當珍惜和尊重母愛,并反思那些背離人道的行為。整首詩樸實而深刻,通過簡短的文字傳達了深遠的思考和啟示,引發讀者對人性和母愛的思考與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