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 / 作者:蘇軾 |
東望海,西望湖,山平水遠細欲無。
野人疏狂逐漁釣,刺史寬大容歌呼。
君恩飽暖及爾孥,才者不閑拙者娛。
穿巖度嶺腳力健,未厭山水相縈紆。
三百六十古精廬,出游無伴籃輿孤。
作詩雖未造藩閾,破悶豈不賢樗蒲。
君才敏贍兼百夫,朝作千篇日未晡。
朅來湖上得佳句,従此不看營丘圖。
知君篋櫝富有余,莫惜錦繡償菅蘧。
窮多斗險誰先逋,賭取名畫不用摹。
|
|
再和解釋:
《再和》
東望海,西望湖,
山平水遠細欲無。
野人疏狂逐漁釣,
刺史寬大容歌呼。
君恩飽暖及爾孥,
才者不閑拙者娛。
穿巖度嶺腳力健,
未厭山水相縈紆。
三百六十古精廬,
出游無伴籃輿孤。
作詩雖未造藩閾,
破悶豈不賢樗蒲。
君才敏贍兼百夫,
朝作千篇日未晡。
朅來湖上得佳句,
従此不看營丘圖。
知君篋櫝富有余,
莫惜錦繡償菅蘧。
窮多斗險誰先逋,
賭取名畫不用摹。
中文譯文:
再次與你和諧共處
東望海,西望湖,
山勢平緩,水面廣闊,細膩之極。
野人放縱自在,追逐漁船垂釣,
刺史開明寬容,歡快地歌唱呼喊。
君王的恩寵充盈溫暖,也照顧到了你的子女,
有才華的人不會感到無聊,不擅長的人也能找到娛樂。
穿越山巖,翻越山脈,腳力強健,
對山水之美從未感到厭倦。
這座古老而精致的廬山,
我獨自出游,沒有伴侶和馬車陪伴。
雖然在朝廷之外沒有建立功勛,
但打破了壓抑,何嘗不是賢者的游戲。
你的才華敏捷,勝過百人,
早晨開始寫作,到日暮仍未停歇。
最近在湖邊得到了佳句,
從此不再去看那些繁華的場所。
我知道你的書箱里豐富多余,
不要吝惜錦繡,用它作為回報。
在艱苦困頓中,誰能先逃脫?
賭一賭,取得名畫,無需摹寫。
詩意和賞析:
蘇軾的《再和》是一首表達自由放縱、快樂豁達的詩詞。詩中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東望海西望湖的壯麗景色,山水之美給人的心靈帶來寬廣與細膩的感受。
詩中提到了野人和刺史,野人代表了自由奔放的個體,追逐漁船垂釣,而刺史則象征著寬容和開明的統治者,容許人們自由歌唱呼喊。這種對自由和寬容的贊美,反映了蘇軾對人性本真和自由表達的追求。
詩中還提到了君恩和才者的稱頌,表達了對君王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強調了才華的重要性。無論是有才的人還是不擅長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娛樂,這種寬容包容的態度,彰顯了蘇軾的人文關懷。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蘇軾獨自游歷山水之間的情景。他穿越山巖,越過山脈,腳力強健,對于山水美景始終充滿了熱愛和向往。他游覽的是古精廬山,但他并不需要伴侶和籃輿相伴,展現了他獨立自主的精神。
接下來,蘇軾提到自己雖然沒有在朝廷建立功勛,但他的作詩能夠打破壓抑和煩悶,成為一種賢者的游戲,表達了他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追求。
最后幾句詩中,蘇軾將目光轉向對方,稱贊對方的才華敏捷,勝過百人,每天都能寫出許多篇章。他還提到在湖邊得到了佳句,從此不再去看那些繁華的場所,暗示著他在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靈感和滿足。
整首詩詞以自由、寬容、熱愛自然和才華的追求為主題,展現了蘇軾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和對自由創作的追求。他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自身的體驗,表達了對自由、寬容和才華的贊美,同時傳達了對人生意義和真善美的思考。該詩詞充滿了蘇軾獨特的個人風格和情感表達,展現了他作為文人的獨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