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外甥楊克一詩篇末 / 作者:張耒 |
十年不復上天津,閑卻西都幾度春。
里巷夢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見精神。
藝成斧鑿真須棄,學富篇竟自不貧。
莫倚詠兒兼贈婦,須知漸與老為鄰。
|
|
題外甥楊克一詩篇末解釋: 《題外甥楊克一詩篇末》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年未曾登上天津城,閑暇時又來到西京。在夢中迷失了方向,通過山河感悟精神。盡管我已經掌握了技藝,但我深知學問卻從未貧困。不要依賴著我的兒子和婦人的贊美,你們應當知道我已逐漸與老去為鄰。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自我反思和自省的態度寫就,表達了對過去十年間自身經歷和成就的思考。詩人曾經有過登上天津城的機會,但十年來再也沒有回到那里。閑暇時,他又來到了西京(指汴京,即今天的開封),幾度春天過去了。詩人在夢中迷失了方向,但他通過對山河的觀察和感悟,依然能夠體會到精神層面的東西。
詩人在文學藝術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意識到藝術手段和技巧已經成為他創作中需要拋棄的東西。他深知學問的積累并不會使他貧窮,學富五車,篇章多如竟,而這并不會使他變得貧乏。最后,詩人告誡讀者不要依賴他兒子和婦人的贊美,因為他已經逐漸與老去為鄰,這是一種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深刻體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身經歷和成就的反思。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自己在夢中迷失方向的無助感,同時通過對山河的觀察,抒發了內心的精神追求。他意識到技藝和學問的重要性,但也明白它們只是手段,不應成為創作的束縛和依賴。最后,詩人以一種淡然的態度,提醒讀者不要過多地依賴外界的評價和贊美,而是應當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歲月的變遷。
整首詩以平實、樸素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對人生和藝術追求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時間流轉和人生變化的描摹,詩人傳達了對于歲月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深刻感慨。這首詩以簡潔、直接的方式觸動讀者的心靈,引發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