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寺八首 / 作者:張耒 |
翠眉長好何曾損,寄語啼禽漫不閑。
應為殘春足愁恨,長疑蹙破鏡中山。
|
|
寓寺八首解釋: 《寓寺八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翠眉長好何曾損,
寄語啼禽漫不閑。
應為殘春足愁恨,
長疑蹙破鏡中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一個寓寺中的感受和情緒。詩人描述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她的眉毛如翠,長而完美,從未有過損傷。詩人將自己的寄語寄托給在樹林中啼叫的鳥兒,表達出他內心的憂慮和不安。他認為這種憂慮和不安是因為殘余的春天給他帶來了足夠的痛苦和惱怒,使得他長時間地懷疑自己的內心就像被撞碎的鏡子一樣混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詩人通過描寫女子的美麗來引發讀者的聯想,進而強調了自然界的美和完美。其次,詩人將自己的寄語寄托給啼叫的鳥兒,顯示了他內心的不安和焦慮。這種寄語既是對自然的抒發,也是對自己內心真實感受的傾訴。最后,詩人通過比喻將自己內心的困惑和痛苦與破碎的鏡子相聯系,形象地表達了他內心的混亂和困擾。
整首詩詞以寥寥數語勾勒出詩人的內心世界,情感真摯而深沉。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寄托,詩人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融為一體,表達了對殘春和自身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的體驗。這種情感的抒發使得詩詞充滿了禪意和哲思,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