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史石泉二首 / 作者:吳泳 |
露洗秋容一片清,遠山高與雪爭明。
賢侯無陽岳神降,上相先從佛臘生。
畫戟不妨當燕寢,白囊無復到雞城。
新來連日西郊雨,還作山間小太平。
|
|
壽史石泉二首解釋: 《壽史石泉二首》是宋代吳泳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露水洗凈秋容,一片清澈明亮。遠山高聳,與白雪爭輝映。賢明的君侯沒有陽岳神明的降臨,卻率先崇尚佛臘節。雖然戰畫的戟不可能在燕王的寢宮中使用,白色的囊物也無法送到雞城。最近幾天,西郊的雨水不斷,卻在山間造成了一片小小的太平景象。
詩意:
《壽史石泉二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一些隱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感受。詩中以秋露洗凈秋容,遠山高聳與白雪相爭,顯示出秋天的清朗和山水的壯麗景色。然而,作者通過隱喻的手法,將這些景物與現實社會相映襯,表達了對時政和社會風氣的不滿和思考。
作者提到"賢侯無陽岳神降,上相先從佛臘生",表達了對統治者喪失崇尚神明的品質的不滿。他認為賢明的君侯應該效仿古代賢明的君主,尊重神明,而不是去追隨流行的佛教節日。
作者還通過"畫戟不妨當燕寢,白囊無復到雞城"的比喻,暗示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公和腐敗現象。畫戟代表戰斗和武力,燕寢指的是君主的寢宮,表達了對統治者無能和不作為的批評。白囊則代表財物和利益,雞城指的是普通百姓的家園,揭示了統治者對民眾利益的忽視和違背。
最后,作者通過描繪西郊的連續降雨,將雨水與太平景象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向往。這種寄托在山間小太平中,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賞析:
《壽史石泉二首》以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對比,以及作者對時局和社會問題的反思。通過對秋景和山水的描述,詩人展示了世界的美麗和宏偉,同時又通過隱喻的手法傳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思考。
詩中的隱喻和比喻運用巧妙,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觀點。通過畫戟、白囊等形象的運用,作者巧妙地傳達了對統治者的批評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這種反思和批評的立場,展示了作者對社會風氣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關注和思考。
整首詩通過豐富的意象和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對現實的獨到見解和情感的表達。 |
|